师兄?
自己哪来的什么师兄?如果是说沈嵩之的弟子,那对方给自己加上这种称谓,倒也不算太过突兀,但不知道为什么,苏晚就是从心里觉得有些不舒服。而且就算是老先生的学生又能怎么样呢?苏晚自认为自己和那些名义上的师兄师姐们,似乎不会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和交际,这无关年纪和出身,只是她的个性作祟而已。
但是下面的动静,并没有依照她的心意变得平静下来,而是再度传来母亲的声音:“噢,原来是沈老师的学生,你好你好,快请进这边来,你等一下哈……晚晚,晚晚……应该没有睡午觉吧?苏晚你听到没有?你的同学来了,怎么这么没有礼貌?”
苏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越州老百姓,所以她现在所做的一切,都是基于最平常不过的普通人心理,对待晚辈客气热情。除此以外,如果说还有什么让她显得爽朗热情的原因,那么一则是沈嵩之的身份——毕竟作为省会城市前党校校长的他,哪怕是久不问世事,可在一般人的眼里,依然是高不可攀的神秘存在,在很多饭后茶语的八卦中,不乏“你又不知道了吧,像人家这种党校校长的身份,就算退休了,也比在人大政协里面挂职的养老干部要强得多”,“我怎么不晓得哩,现在的官儿,那都能算是他的学生”之类,而正因为这些口口相传的八卦,也使得老先生世外高人的形象愈发鲜明。苏母虽然说不上有攀龙附凤的势力心思,不至于让女儿紧紧巴结着她的老师,但有些反应纯粹是发乎自然,是斗升小民对官僚体系的敬畏。
至于其二,那就纯粹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女儿的关心了。
苏晚的性子冷淡,不爱多说话,如果这种性格放在一个双亲俱全的家庭里面,那无疑算是让人省心的丫头了。可与现实相反,苏晚这种性格的形成,和从小就只有母亲的事实,以及足以称得上苦难的童年经历分不开,站在这种角度来看,这个女孩子现在的状态就不免让做母亲的忧虑,即便有了经常过来的杨一,可还是显得交际圈子过于狭窄。同龄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们,哪个没有三五闺蜜,哪个没有一群说说笑笑的朋友?
所以在看到来人后,她才热情的让人意外。
女孩子皱皱眉头,虽然心里是毋庸置疑的不情不愿,可十几年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,让她不习惯直接对自己唯一的亲人无动于衷,甚至发出反对的声音,也只能如同幽魂般面无表情地生的印象。
这种印象可能无法让他的事业有所进展,可一旦回到国内,这就是数得上的谈资。至少在圈子里,他完全可以凭借这种印象,而获取不少原本难以得到的便利。
至于沈嵩之那边?
他都一再声明,老先生当时气得不行,又有谁会这么不长眼,还专门跑到后者那里求证一番?
听到崔钰打听起自己的事情,苏晚并没有多想,因为对方问的是有关漫画的问题,在接触久了这个行当后,女孩也看过太多为了漫画,而彻夜不眠不休的疯狂从业者,别的不说,阳一出版的编辑五部,专司负责动漫类书籍的部门里,就有不少这一类的编辑。为了一本或很有个性或很有市场前景的漫画,他们可以连着通宵审稿,可以为了一个分镜头里的细节,跟作者煲好几个小时电话粥,比传统作品的编辑要疯狂得多。
所以在她看来,崔钰这还没说两句,就扯到了漫画上面,正是一个动漫人所应有的态度和素质。
想了想,苏晚摇摇头:“不算签约作者吧,但我就在阳一文化里面。”
其实女孩本来是想说,我就是阳一文化的人,可是在组织了一下词汇后,又觉得这个说法的市井气息太重,在现在这个场合似乎不太合适。
“还不是签约作者嘛?”崔钰心中一喜,但神情却只是显得好奇,并没有任何其他情绪一样:“真的很出乎我的意料啊,按道理讲,小晚你也去过岛国的,应该知道那边的顶级漫画作者是什么样的待遇吧?不是我这个做师兄的搬弄是非,要是换了在那边,像你这样的人才,三大社早就当作是宝贝一样高高供起来了,哪还会不签订合同。”
虽然崔钰表现的很自然,确实没有太多挑拨离间的味道,好像他的这些话,都是发乎情处于自然一样,可苏晚依旧不乐意了。
女孩的表情再度冷漠下来:“不是不签订,我就在阳一文化里面。”